
SERVICE PHONE
363050.com发布时间:2025-07-07 03:49:45 点击量:
江苏城市足球联赛,江苏足球联赛,足球赛程,积分榜,城市足球队,业余足球,聚焦2025江苏城市足球联赛,提供实时赛程、积分榜、队伍信息、直播入口与报名指南,汇聚全省热爱足球的城市代表队,打造属于江苏人的足球狂欢!
非常遗憾,熟悉足球的老球迷都能一眼看出来,苏超的整体足球水平别说和中超相比了,就是和职业乙级联赛相比也是差距明显,虽然有一些前职业球员加盟,但苏超的整体水平短时间之内很难得到明显提升。
非也,类似苏超这种城市联赛在其他省份也有,比如山东齐鲁足球超级联赛,覆盖全省16个城市,而且还是分级联赛,比苏超的历史还要早近十年。
这应该是一个因素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,毕竟江苏省经济发展很好,根本不差钱。
这同样是一个因素,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江苏各地文旅大规模推动苏超联赛还是在苏超出现爆火迹象之后,文旅主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但还不是深层次的原因。
应该说近些年在网络上爆火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、淄博烧烤这些地域热点都离不开网络助推,但这也不是根本理由,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话,光靠网络助推也只是一时热闹罢了。
作为一名看了三十多年足球的老球迷,感觉苏超的爆火有点儿像1995年甲A联赛的爆火。
球场爆满只是基本操作,各地球迷协会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也是常规操作,“成都保卫战”和“辽宁降级”带来的泪雨在比赛场上同样并不罕见。
1996年的央视春晚还没走下神坛,在那一年春晚上,国内相声界顶级明星姜昆和戴志诚合作说了一段足球题材相声《其实你不懂我的心》,台下C位坐着范志毅。
就在相声节目结束后,当年联赛冠军上海申花队和亚军北京国安队全队分别登上舞台,带动全场大合唱《真心英雄》。
北京国安队后来被传颂很多年的“国安永远争第一”就是在这次春晚舞台上打出来的。
在万众瞩目的春晚上如此兴师动众专门给中国足球搞出一个版块,这份待遇连2002年冲出亚洲打进世界杯的国家队都没有,可见1995年的甲A联赛究竟有多火。
中国足球职业化联赛起步于1994年,但在当年并没有引发大量关注度,一方面可能和市场需要培育有关,另一方面也和联赛逐步完善有关。
比如首届甲A联赛还使用两分制(赢一场得两分,平一场得一分),导致比赛出现大量平局,影响了比赛的精彩程度,到了1995年甲A联赛就使用了三分制,比赛精彩程度和激烈程度立刻得以上升。
1992年,德国人施拉普纳担任中国国家队主教练,刚上任不久就率队拿了亚洲杯季军,被誉为“外来的和尚会念经”。
风光一时的施拉普纳甚至登上了1993年春晚,在牛群冯巩合说的《拍卖》中把一根白头发卖出了“天价”。
结果好景不长,1993年国家队兵败伊尔比德,冲击世界杯的梦停留在了小组赛阶段。
国家队的惨败催生了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开幕,全国各地的球迷突然发现,原来除了支持国家队之外,我们还可以支持自己省的足球队。
那种由于国家队惨败带来的情绪由此被“补偿”到了甲A联赛上,产生了爆火的局面。
2025年苏超爆火前夕,国家队再次惨败,而且和1993年的伊尔比德之败有异曲同工之处,都是外籍教练,都是小组赛被淘汰,也都是输给曾经的鱼腩队伍。
如果说国家队惨败还不够的话,苏超还有另外一个加成,江苏苏宁队创造了“夺冠就解散”的人间奇闻,这种打击估计比江苏队降级都让人难以理解。
更可气的是,远在意大利的国际米兰这几年的战绩风生水起,不仅联赛夺冠,欧冠决赛也进了两次,两相对比之下,江苏球迷的心情可想而知。
国家队惨败和江苏苏宁解散,导致江苏球迷把热情和情绪转移到苏超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中国足球联赛连续出现了多轮“假赌黑”丑闻,极大败坏了中国足球联赛的吸引力,从一定意义上讲,这种乱象比国家队惨败更让球迷难以接受。这就像家里的孩子,笨一点可以接受,学习不好也可以接受,如果再沾染一堆坏毛病,那还有救吗?
1995年甲A联赛还没有出现后来的“假赌黑”乱象,可以说绝大部分比赛都相对干净,联赛也比较纯粹,这种近乎原始的足球氛围激发了球迷们的参与热情。
2025年的苏超同样非常纯粹,在这种原始热情中,球迷们已经自动忽略了苏超的竞技水平,毕竟足球不仅仅是职业联赛,同时也是一个能在和平时期让观众迸发激情的世界第一运动。
互联网似乎对资本这个名词不太欢迎,但对于足球联赛来说,没有资本是不行的。
1995年甲A联赛的爆火同样离不开资本的推动,彼时的赞助商还处在相对草莽的阶段,球队老板拎着装满现金的皮包进更衣室发钱,那种震撼对于刚刚赚到钱的球员来说简直不要太有吸引力。
资本的推动除了表现在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”之外,还表现在联赛组织和广告宣传上,各种媒体、报刊、杂志以及足球电视栏目纷纷出现,尤其是依托甲A联赛诞生的《足球之夜》更是成为当年央视的王牌节目。
虽然苏超给外界的感觉是没钱,但也只是苏超本身没有那么多资金,实际上围绕着苏超诞生了一堆大生意,从媒体到网络再到文旅,一连串的衍生效应让苏超也成了“聚宝盆”,一些品牌纷纷投入资金,继而产生正向连锁反应,推动苏超进一步爆火。
当年的甲A联赛直接激活了各省球迷的地域情结,这种情结推动了甲A联赛的红火。
苏超联赛开始之前,江苏省最大的特点是“十三太保”,主打一个谁也不服谁,还成为网络玩梗的对象。
苏超联赛开始之后,江苏省特有的地域情结进一步被激活,除了继续玩梗之外,主打一个“没有矛盾也要制造矛盾”,比如南京和苏州的“老大之争”,南京和南通的“南哥之争”,还有徐州和宿迁的“楚汉之争”。
这种升华之后的地域情结不仅压制了低级“地图炮”,同时也让各地球队和球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加强,同样刺激了整个苏超联赛的爆火。
综合来看,苏超虽然还存在竞技水平不高的现实,但这种省级城市联赛的爆火可以为中国足球提供一个成功案例,提升了足球的关注度同时也进一步夯实了我国的足球产业基础,意义非凡且重大。